- · 《农村科学实验》栏目设[05/29]
- · 《农村科学实验》数据库[05/29]
- · 《农村科学实验》收稿方[05/29]
- · 《农村科学实验》投稿方[05/29]
- · 《农村科学实验》征稿要[05/29]
- · 《农村科学实验》刊物宗[05/29]
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执行主任杨辉:“纳米种子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让创新跨越“死亡谷” “前沿新材料产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要怕‘慢'。”杨辉认为,培育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市场需求导向和科技推动导向缺一不可,不能只求短期效益,还要
让创新跨越“死亡谷”
“前沿新材料产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要怕‘慢'。”杨辉认为,培育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市场需求导向和科技推动导向缺一不可,不能只求短期效益,还要依靠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才能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从科技界到产业界实现全链条贯通。
据了解,截至目前,姑苏实验室通过定向攻关项目、设立院士专家工作室和前沿探索项目等多种方式,已精准引进包括欧美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水平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团队30多个,共引进副高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3人。这支团队正向着材料领域核心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展开攻关,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系,同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生。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已拿到博士学位的杨辉被公派到德国学习。当时出国潮正盛,杨辉也有朋友留在了国外,但当面对“留”还是“回”的决定时,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国内,带领中科院团队对第三代半导体的相关课题展开研究。
播下一颗“纳米种子”
苏州工业园区若水路398号,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简称苏州纳米所)所在地。这里也堪称是苏州纳米产业发展的第一颗“种子”,而杨辉就是播种人之一。
(来源:中国侨网)
今年,在姑苏实验室成立两周年之际,团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联合各类企业研发机构、科研机构、高校开展协同攻关,共申报各级各类纵向项目10余项,获批科技部项目3项;“固态纳米孔DNA测序仪”项目荣获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优胜奖;3D视觉芯片、分子束外延设备等7个项目成果获专家一致认可……
“已经启动的28个项目中,既有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前瞻性需求项目,也有寻求突破‘卡脖子'问题的技术项目。”姑苏实验室聚焦材料科学,坚持材要成器、器要能用。“不能只局限于做材料,而是要能做成器件,最后一定要有用。”杨辉强调说。
对于科技创新领域,国际上普遍存在创新“死亡谷”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科技、经济“两张皮”,研发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这也是姑苏实验室着力探索突破的一个主要问题——如何将“死亡谷”变成“机会谷”。
为此,姑苏实验室设计了一个新的项目运行模式——成果交易前置。企业“带资进场”,实现科研活动的多元投入,提前确定研发成果的买家,在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搭建桥梁,打造“创新谷”,这样既能激励产业界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将资金定向投向基础研究领域,也能检验科技项目是否具有产业化前景。正如杨辉所说:“企业愿意带着资金进来合作,共担风险,这也可以证明这个项目是真正有市场需求的。”
2020年6月30日,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成立,杨辉被任命为执行主任,又踏上了新的征程。这一次,距离他筹建苏州纳米所已过去了十几年,当年的壮志青年如今已有了斑斑白发,但杨辉的努力与坚持不曾改变。他说,要继续做一个“爱做梦”的追梦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颗“种子”已成长为纳米产业的茂盛“森林”。从研究所到企业,再到公共技术平台,环环相扣,推动材料创新系统能力日益增强。如今,苏州工业园区已发展成为全球八大纳米技术产业集聚区之一。去年,园区纳米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
2006年,杨辉有了新任务——筹建苏州纳米所。从播下一颗“种子”到如今取得丰硕成果,他参与并见证了全过程。据杨辉介绍,苏州纳米所建成后,一方面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做强基础研究,形成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另一方面围绕苏州发展纳米产业需求,打通科研院所和地方产业资源之间的通道。
文章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网址: http://www.nckxsyzz.cn/zonghexinwen/2022/0720/1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