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航天员如何生活?科学实验如何开展?专家详解

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昨天,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大幕开启。空间站是航天员的“太空之家”,也是科学研究的“太空实验室”。未来,航天员如何在空间站生活?科学实验如何开

昨天,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大幕开启。空间站是航天员的“太空之家”,也是科学研究的“太空实验室”。未来,航天员如何在空间站生活?科学实验如何开展?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详解。

航天员活动空间三倍于天宫二号

天和核心舱升空,是天宫空间站在轨建造的第一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空间站建造任务共规划了12次飞行任务,计划2022年前后完成。

在这一系列任务中,每次载人飞船发射前将先发射一艘货运飞船,运送航天员在轨生活物资等。每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都是3人,在轨驻留时间为3到6个月。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作为载人飞行器,能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哪些条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朱光辰介绍,在天和核心舱密封舱内部,具有三倍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以保证航天员的日常生活起居。

“在核心舱的就餐区域,配备有食品加热、冷藏、饮水设备,以及可收放餐桌,方便航天员就餐。在锻炼区,配备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为航天员在轨锻炼提供条件。”朱光辰透露,为了提高航天员工作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舱内还采用了情景照明技术和WIFI通信技术,航天员不仅可以轻松便捷地控制照明设备开关、查询站上物资存储情况、与地面视频通话,还可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和视频通话设备,实现空间站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和收发电子邮件。

朱光辰介绍,核心舱配置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能够实现舱内氧气再生、二氧化碳等人体代谢产物的处理和有害气体的去除,并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些措施保障了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大量减少了氧气、水等消耗品的上行携带量。”

可在轨十年,预计滚动实施近千实验项目

全面完成以三舱为基本构型的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的主要任务。空间站建造完成后,将进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

作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在舱内、舱外部署了众多重大科学设施,同时利用微重力和辐射环境、航天员较长在轨驻留、天地往返等优势,将开启中国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的崭新时代。

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目前在空间站“天和”、“问天”、“梦天”三个舱段舱内共安排了13个科学实验柜,每个实验柜都是一个高功能密度的太空实验室,可支持一个或多个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

这些重大设施可支持在轨实施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和燃烧、空间天文与天体物理等9个学科领域30余个研究主题的科学研究——空间站在轨运营10年以上时间,预计可滚动实施近千项实验项目。

此次随天和核心舱上天的空间站无容器材料实验柜,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负责研制。该所科研团队历时五年,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使实验柜设计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该实验柜可实现每盒29个样品的自动释放回收,能大幅度缩短宇航员操作时间,提高科学实验效率。它还采用了半导体激光器和二氧化碳激光器耦合激光加热技术,可将具有不同激光吸收波长的金属、非金属加热到3000℃以上,可满足不同材料科学实验需求。


  作者:首席记者? 许琦敏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顾军

图片来源:新华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网址: http://www.nckxsyzz.cn/zonghexinwen/2021/0430/947.html



上一篇:科学技术馆“劳动少年?科学梦想”五一假期缤纷
下一篇:蛇最怕什么药?真的不是雄黄,这场实验证明了

农村科学实验投稿 | 农村科学实验编辑部| 农村科学实验版面费 | 农村科学实验论文发表 | 农村科学实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村科学实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