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山大“神仙课程”带你领略科学之趣

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 本报记者 李梦馨 在校园里识别植物,在实验室里观察微观世界;自制酸奶,手作琥珀吊坠;测定ABO血型,鉴定人体性别……一门囊括“趣味”“生物学”与“实验”的课程,让教师

□ 本报记者 李梦馨

在校园里识别植物,在实验室里观察微观世界;自制酸奶,手作琥珀吊坠;测定ABO血型,鉴定人体性别……一门囊括“趣味”“生物学”与“实验”的课程,让教师往返于济南、青岛两地授课,让学生在各校区之间奔波。这门学生眼中的“神仙课程”究竟有何魅力?

一花一木,背后都有故事

每逢星期天,山大生科南楼6层的实验室就变得热闹起来。特意从青岛校区赶来的教师,与从洪家楼、千佛山、软件园等校区赶赴中心校区的学生,在实验室里开启他们的一周一会。

这门课大部分的授课场景是在实验桌前,但山大生命科学学院贺同利老师参与的趣味生态学模块,主要在室外进行。偌大的校园里,贺同利老师带着学生四处逛,碰到花草树木,就停下来,讲解其名称、习性、特点,连带着介绍经济、药用和观赏价值,以及植物之间的相似点与不同点等。

贺同利本科和研究生的七年,都在山大度过,博士毕业后又回山大任教,在校园里总共待了二十多年,对这个园子的感情颇深,一草一木都了然于胸。学生时代,贺同利跟着老教授,识别校园里的植物,现在他开始为学生们讲每一朵花、每一棵草背后的故事。

“这个园子有60多年的历史,植物的种类不胜枚举,而且都有一定的年岁,就像百草园一样。”提起校园里的花木,贺同利如数家珍:“从学校正南门进来,有一片梅园,梅花都是伴着大雪开放,花落后会结梅子果,酸梅子可以制醋,熟透之后就跟杏子一样……”

“头一次知道玉兰还有这么多品种,白玉兰,紫玉兰……”“楸树的树皮可以入药,不少人因此剥光树皮,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想起就觉得十分痛惜”“皂荚树上结的皂角,可以当肥皂用”,很多同学在这门课上,第一次真正地认识这个朝夕相处的园子。

齐鲁交通学院2020级本科生李剑凡讲起自己在课上看到的一个情景,“当时,贺老师带着我们走到一棵名为‘稠李'的树下,发现一朵花上停着一只‘蜜蜂'。没想到贺老师竟然一把抓了上去,我们非常惊讶。后来老师才神秘地告诉我们,这不是蜜蜂,而是一种叫作食蚜蝇的昆虫。”

在听完贺老师的解释后,对生物学一向很感兴趣并颇有研究的李剑凡突然明白了,“食蚜蝇属于双翅目,但从外观上看只有一对翅膀,它的前翅比较大,后翅则退化成了平衡棒,肉眼很难看见。而蜜蜂是膜翅目的,能看到两对翅膀。”这次经历,也打破了他对这些昆虫的固有认知。

这节课的名字叫“校园植物识别”,属于山大生命科学学院《趣味生物学实验》通识课程的其中一讲。该课程由8个模块组成,涵盖动物、植物、微生物、人体生理、生化、遗传、分子、生态等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采用专题的形式,设计兼具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实验,带动学生对相关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打破认知,感受实验魅力

自2015年以来,《趣味生物学实验》课每学期都如期开展。

最早的时候,浙江大学开设了一门《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山大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郭卫华深受启发,便集中利用生命科学学院的师资和实验资源,在山大开设了《趣味生物学实验》这样一门通识课程,让非生物学专业的学生也拥有进入实验室的机会。

“很多同学从中学阶段就开始上生物课,但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很好的实验条件,所以他们能够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并不多。”郭卫华说,“通过开展这样一门通识教育课,让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都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这样能够培养同学们的科学兴趣。”

这门面向全校同学的通识实验课,迅速吸引了来自文科、理科、工科、医科各个学科专业的学生。由于实验室场地的限制,班额固定在30人以内,最多的时候能开到十几个班。能不能抢上,全靠手速和运气。

软件学院2020级本科生安文洁,从学长学姐那里了解到这门课程,“最初是奔着名字去的,感觉会非常有趣,结果确实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安文洁说。

选上这门课后,她每周都要乘校车在软件园校区和中心校区之间往返。“快的时候要20分钟,慢的时候路上得花费50多分钟”。路上的辛苦,对她来说却是十分值得的。

“对于我们这个专业来说,所谓的实验,可能就是抱着笔记本去实验室,用电脑敲代码。”但在《趣味生物学实验》的课堂上,她不仅能制作植物标本,还可以手工制作酸奶,在这里,她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实验魅力。

文章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网址: http://www.nckxsyzz.cn/zonghexinwen/2021/0424/930.html



上一篇:平顶山市疾控中心走进湛河区实验小区开展科学
下一篇:瑞安版《家庭实验大挑战》明晚登陆央视少儿频

农村科学实验投稿 | 农村科学实验编辑部| 农村科学实验版面费 | 农村科学实验论文发表 | 农村科学实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村科学实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