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村科学实验》栏目设[05/29]
- · 《农村科学实验》数据库[05/29]
- · 《农村科学实验》收稿方[05/29]
- · 《农村科学实验》投稿方[05/29]
- · 《农村科学实验》征稿要[05/29]
- · 《农村科学实验》刊物宗[05/29]
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纷陀利华 警夜思读书签约作者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警夜思读书,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19年8月31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
文|纷陀利华
警夜思读书签约作者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警夜思读书,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19年8月31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
作者指出,科学之所以败给迷信,就是因为科学知识的传播出现了问题。下面我们就跟大家分享书中科学败给迷信的三个原因:
01
媒体的影响
在科学传播和普及中,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由于为了追求传播效应,科学知识的严肃性被削弱了,所以在科学最终败给迷信的过程中,新闻媒体难辞其咎。
伯纳姆说,科学有科学的发展逻辑,而新闻也有新闻的传播逻辑,许多新闻记者对科学只是一知半解,为了要追求新闻的传播效应,科学发现的事实常常会被有意或者无意地夸大和歪曲。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已经对这种现象见怪不怪了,比如,科学家们在可能仅仅只是在研究某种疾病的机理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在新闻中,可能就会直接说,科学家找到了治疗这种疾病的新方法。这就是对科学发现的夸大和歪曲。
除此之外,新闻媒体常常会寻找那些最具传播效果的信息,而真正有意义的科学发现常常看起来非常枯燥,因此总被媒体冷落甚至排斥。
由于追求传播的效果,媒体可能会夸大和歪曲科学的发现,而有价值的科学发现还可能会被媒体冷落甚至排斥,新闻报道中碎片化的个例可能会完全违背科学的精神,而广告和新媒体又为科学知识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最终导致科学的传播臣服于大众传媒和消费文化。
02
科学人的退出
在科普的最早期,写科普文章的人可能自身就是科学家,他们不但能准确传达各种科学知识,还能向社会播撒科学精神的种子。
而到了20世纪初,随着各个学科的迅速发展,专业的分工变得越来越细,科学家群体就渐渐退出了科普的舞台,而科普作家和科技新闻记者开始出现,他们的第一标准变成了“传播”,而不是“科学”,这就为科学精神的传播蒙上了阴影。
所谓的“科学人”,指的是那些从事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同时也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家,这一批科学人很有使命感,他们写了大量的教科书和科普书籍,为杂志写科普文章,在城市和乡村演示科学实验。这些科学人不仅仅是“科学”的传播者,而且是一种理性文化的代言人。
各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快,科学家们必须非常努力地去追赶本学科的最新进展,也就没有时间再做各种科普了。
当科学家在专业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的时候,他们失去了曾经有过的那种广阔的文化视野,“科学人”这样一个群体也就不复存在了。
科学家们使用的语言是科学的语言,而普通人所使用的是日常的语言。让科学家们来进行科普,其实对科学家而言,就是要他们放弃他们的“母语”,转而用另一种外语进行写作,这对科学家们来说简直太困难了。
要保证一篇文章的科学性,那读者的接受度可能就会大大降低,而如果要吸引更多的读者,那么准确性上可能又要大打折扣。
03
社会大众怀疑精神的丧失
在科学和迷信不断斗争的过程中,起初是科学精神的胜利,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科学本身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的确定性,大家对科学“太放心了”,导致理性的科学精神不断被稀释,再加上大家在不断接受着碎片化的知识,怀疑精神渐渐丧失,反而让迷信有了生存的空间。
为了拉近和人们距离,科学家们通常会展示一些很酷炫的实验,让他们感受一下科学的力量。比如向人们展示电磁现象、各种剧烈的化学反应,或者让观众吸一吸“笑气”,也就是一氧化二氮,能让人发笑的一种气体。在这个阶段,“科学人”向公众们传达的是一种对科学的坚定信念,在科学和迷信的斗争中,这个时期,科学取得了绝对的优势。
因为科学知识变得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难以被所有人掌握,为了解释这些复杂的概念,就必须通过打比方、举例子、讲故事等方法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科学概念。
而加入这些比方、例子和故事的后果,就是在往严肃的科学概念里加水,它不但冲淡了科学概念本身,还是对科学精神的一种破坏。这个传播阶段是对科学知识的“稀释”。在这个阶段,媒体开始成为了科学知识传播的主力。
文章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网址: http://www.nckxsyzz.cn/zonghexinwen/2020/0927/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