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村科学实验》栏目设[05/29]
- · 《农村科学实验》数据库[05/29]
- · 《农村科学实验》收稿方[05/29]
- · 《农村科学实验》投稿方[05/29]
- · 《农村科学实验》征稿要[05/29]
- · 《农村科学实验》刊物宗[05/29]
伟大的革命运动世纪年代的中国知青与农村科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本文的前半部分(译文见《古今农业》2017年第2期)论证了科学,特别是青年参与的科学,对毛泽东时代的国家很重要,因为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它被看作是社会革命的力量。
本文的前半部分(译文见《古今农业》2017年第2期)论证了科学,特别是青年参与的科学,对毛泽东时代的国家很重要,因为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它被看作是社会革命的力量。科学的优先地位强化了宣传的作用,目的是号召年轻人参加“科学实验运动”,并让他们相信科学应该以革命的方式进行。
我进一步发现,科学对青年也很重要。他们经常自愿参加科学实验,并在科学上看到各种机会,包括快乐、增长知识、革命英雄主义、冒险,以及未来的教育和就业的机会,等等。尽管年轻人的经历并不意味着国家所预期的愿景,但我发现,国家宣传对青年理解科学及其在这方面的作用有重大影响,在青年中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在本文前四小节中,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密切解读国家通过其宣传试图实现的目的。
因此,在接下来的后半部分,我将转向更具挑战性的任务,重新构建青年的科学实验经验。这反过来又可以考察,青年接受国家的科学革命愿景的程度。
事实上,再现参加科学实验的个人经验,构成了一个相当困难的挑战。在随后的多年里,随着口述史访谈的兴起,人们对毛泽东时代的青年们开展科学实验的个人经历进行了许多描述。由于已经不再需要符合毛泽东时代的政治要求,因此这种来源的资料在传达叙述者的怀疑和失望心态时特别有用。然而,他们也不可避免地掺入了当前时代的思想和价值观,因此他们形成的回忆录不能认为是批判或纠正毛泽东时代的宣传。
一、青年经历:科学是机会?
国家对青年人进行了如此多的科学宣传,青年人的真实感受如何?这里应该提醒我们关注的是,这么多的宣传都是旨在说服他们,在农村建设中,城市和农村的青年都会经常遇到麻烦,要自我调适未来前景的机会。事实上,下放农村的农业劳动意味着前所未有的身体挑战和乡村前所未有的困难生活。此外,许多城市青年来到偏远的地方,没有家庭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而返乡青年面临的境况却不同。他们没有那么多需要调适的困难和一系列的挑战。他们对农村生活有过很好的体验。但是这本身也可能成为一个问题。因为他们知道在农村自己未来的机会很有限,而在城里上学可能有留在城市就业的希望,返回乡下就意味着再次拿起锄头,也许永远如此。[49]
然而,日记和访谈提供的证据表明,至少有一些知青实际上可以选择是否参与科学实验的运动。他们有时也谈到这一决定,而且带有革命性的情绪,符合国家最理想的宣传。一位被采访者回忆道,当她接到电话,将去参加科学实验培训时,当地农民认为这是浪费时间,是她“自己的想法”让她去追求这样的机会。[50]一个在1971年被送到内蒙古的南京青年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当时很多年轻人都争取机会进入工厂当产业工人。他决定不加入他们行列,因为他参与的生产植物激素赤霉素的工作(在中国当时称为“920”)将受到影响。他所在的生产大队一直致力于科学种田,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在早期阶段放弃科学实验将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所以我决定使我的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我将扎根农村。”[51]另一个知青说他没有这样的选择机会,但他仍然回味自己的决定,这使他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他在1971年11月26日的日记中写道:“当然,我还没有下定决心,因为条件还不成熟”。12月12日和16日,他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表示自己要致力于在实验室生产赤霉素的项目,“不管我是死是活,我都会做好这项工作。”[52]
对于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参加科学实验运动为自己人生的道路选择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选择的本身赋予了一种自我意识,甚至有着某种解放的感觉。有一位受访者陈永宁(音)说,有一次,他们的生产队开会讨论,需要通过创建一个农业科学小组来提高科学养殖技术。他自愿做了这个小组的领导。小组成员平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里干活,但当他们有实验的任务时,他们就告诉生产队长,各自去做实验工作。1978年他进入大学。现在他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工作。这是他自己的选择。职业的兴趣是从他青年时代形成的。[53]
当然,“选择”和“机会”是相对而言的。志愿到科学实验小组工作是一个决定,但更大的决定是何时何地该做什么的问题(此处可以与中国市场经济时代农民工的选择作出比较:农村人可以在任何时间“选择”到城市做艰苦的工作,但是,陈安妮提醒我们,他们“表面上的自由选择”,在更大背景的情况下,是受到了贫困的迫使而非自由选择)。[54]另一个志愿者曹幸穗(音)回忆,他是想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村里,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他被派到农村去,那个村子非常贫穷。他告诉我:“我们觉得如果有机会,我们会选择离开村庄。尽管我们知道留在那里没有出路,但是既然留在了村里,就会乐意帮助当地的农民。”[55]
文章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网址: http://www.nckxsyzz.cn/qikandaodu/2021/0709/1105.html
上一篇:科学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下一篇: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微实验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