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村科学实验》栏目设[05/29]
- · 《农村科学实验》数据库[05/29]
- · 《农村科学实验》收稿方[05/29]
- · 《农村科学实验》投稿方[05/29]
- · 《农村科学实验》征稿要[05/29]
- · 《农村科学实验》刊物宗[05/29]
新常态经济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 引言 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比较单一,一些单位过度的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有
1 引言
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比较单一,一些单位过度的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我国农业大国的优势,在保障生态平衡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另外,有关部门应充分落实惠民政策,不断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从根本上保障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
2 新常态经济的概述
相对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而言,新常态经济注重经济结构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总量经济,并且新常态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新常态经济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新常态经济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新常态经济就是在找准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对称态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高质量无水分的GDP高速可持续增长,即经济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相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而言,新常态发展速度经济较慢,但仍将保持在7%~8%的中高速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这一增长速度仍处于领跑状态。其次,在经济结构方面,新常态经济结构更加稳定,其摒弃了资源短缺、竭泽而渔、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了传统经济透支人口红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的透支性发展弊端。目前,我国逐步步入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阶段,其不仅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也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在逐步转向依靠转型升级、生产率提升和开拓创新。最后,在经济发展动力方面,新常态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其生产结构中的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并且其需求结构中的投资率与传统经济相比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内需与外需结构发生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土地制度有待完善
现阶段,我国土地改革制度的推广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了土地匮乏的问题,但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1]。
首先,我国的征地制度有待优化,在现行的土地制度中,其虽然对征地补偿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对征地范围的规划比较笼统;还有一些地区的征地信息不够公开,农民不了解具体的征地标准,导致大部分农民不愿意转让土地。其次,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倾向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城市与农村的人口分布不均,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因此闲置的田地和宅基地增多。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的流转去向有限,仅限于在农村范围内流转,因此,导致一些宅基地无法及时转让出去进行合理的利用,造成农村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另外,土地使用权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农民虽然可以对土地进行出租、转让,并且可以用土地作为抵押和担保,但法律对农民的这些行为缺乏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
除此之外,一些农户在城镇定居之后,退出原有的土地承包制,有关单位对这些土地的征收和补偿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从而导致土地资源闲置。
3.2 农业生产率有待提高
农业的生产率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影响农工业生产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农业生产方式方面,很多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农耕技术,部分地区对现代化农业机械的使用率较低,从而导致劳动力的浪费。现在市场上的化肥种类繁多,一些农户对农业化肥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了解得不够充分,从而引起化肥用量过度的问题,造成田地盐碱化。
另外,农业生产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大部分人才喜欢在较发达的城市发展,在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农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传统的农业生产以家庭为主,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所需投入的成本较大,其生产规模也相对较大,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利于农工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实施,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率。
文章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网址: http://www.nckxsyzz.cn/qikandaodu/2021/0627/1089.html
上一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级经济
下一篇:农村金融发展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