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巧用实验材料让学生走近科学

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科学实验一直在科学课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几乎每节课都会涉及实验操作部分。大部分的学校都会购买与教材相配套的实验材料,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内容

科学实验一直在科学课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几乎每节课都会涉及实验操作部分。大部分的学校都会购买与教材相配套的实验材料,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内容是没有现成材料的,这时自制材料就显得十分重要。老师在动手制作材料时,更能将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融入其中,使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基于自己的教学经历及思考,我认为自制实验材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留心生活,注意收集

相信很多科学老师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看到矿泉水瓶、纸盒等材料就忍不住想:我的科学课上哪里可以用到这些材料呢?于是便收集了一大堆的“废料”在实验室,时刻准备着让它们在课堂上大展身手。不要小看这些材料,在很多课上它们都帮了我的大忙。

以最常见的矿泉水瓶为例,在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中,矿泉水瓶就成为认识空气的重要工具。课的最开始以“吹气球PK赛”的小游戏引入,所需材料:气球一个,装满水、套有气球的可乐瓶一个,套有气球的空可乐瓶(大小各一个)。让学生尝试吹鼓这三个气球,学生会发现,只有在瓶子外的气球可以被吹鼓。顺势请学生想一想:装着水的瓶子里气球为什么吹不鼓?学生会想到是因为瓶子里有水阻碍了气球。同理,引导学生发现空瓶子中是空气占据了空间。

接下来,关于纸在水中湿不湿的实验,教材上的设计是将纸塞在杯底,将杯子倒扣入水中。在课上,我将杯子换成了矿泉水瓶的上半部分,一是因为将纸塞在弧形的瓶口处更不容易掉落,更主要的原因是,在实验成功后,引导学生发现空气占据了瓶身内的空间时,可以旋开瓶盖,将里面的空气慢慢排出来,学生可以直观地看见气泡一个个地冒出来,水进入瓶身里,纸慢慢湿掉的过程,这样更能加深他们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理解。

这一节课中多次用到的矿泉水瓶,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用这些材料来上课,不仅能帮助老师表达自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的材料都是可以用来做实验探究的,更能在潜移默化中鼓励学生留心生活,细心观察。

二、联系原理,大胆创新

我们都知道,很多科学原理的论证方法不止一种,而如何能用最直观且易理解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是科学老师常常要思考的问题。教材中的实验方法是经过专家学者一次次尝试修订的,自然是理想的选择,但除此之外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法,是很多科学老师一直在努力尝试的方向。

在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光”一单元中,我就基于丁达尔效应进行了大胆尝试。在本课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将肥皂水引入课堂,用红外线照射一定比例的肥皂水,让学生真的“看见”光的传播路线。在介绍光的反射概念时,我借助漫反射原理,自制教具“黑匣子”:在只有一个洞的盒子上开一个小孔,让光线进入盒子,通过光的反射看到“黑匣子”中原来看不到的“神秘物体”,使学生在玩材料的过程中体会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漫反射。

科学原理其实有很多的表现形式,不拘泥于书中的方法,大胆创新,多尝试,多思考,也许能给自己和学生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勇敢放手,贴近学生

随着科学课的开展,很多学生会产生实验材料都是老师提供的依赖性,习惯于跟随老师的思路,按照老师设定好的实验方式进行探究,渐渐会失去新鲜感,也会减少对实验的兴趣。因此,我经常会选择一些课,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既减少了他们的倦怠感,又恰当地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来使他们获得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在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一课中,要让学生观察食品包装袋来了解一些关于食物储存的信息。课前,我让每个学生从家里带一个食品包装袋。在上这一节内容时,班级里的大部分学生都记得带来自己喜爱的实验材料,所以课上观察时的气氛十分热烈。与此同时,因为每个人都准备了材料,所以小组内可以顺利地相互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对比之前老师每组提供一个材料的局限,这些种类各异的食品包装更加直接地让学生了解到,不同食物储存时间长短等问题存在的差异。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探究影响食物保质期长短的环节中,学生自带的材料更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在各个小组分享了自己组内最长和最短保质期的食物后,发现像糖果、饼干等食物的保质期都会偏长,而牛奶、面包等食物的保质期会偏短一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食物的保质期长短不同呢?这时,学生可以轻松地发现是食物本身的特点,以及食品添加剂的多少影响的。

文章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网址: http://www.nckxsyzz.cn/qikandaodu/2021/0613/1053.html



上一篇:如何上好科学实验课
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研究

农村科学实验投稿 | 农村科学实验编辑部| 农村科学实验版面费 | 农村科学实验论文发表 | 农村科学实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村科学实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