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依托现代技术手段,优化小学科学实验

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学生核心发展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小学科学的核心素养包含科学思想、探究能力、理性思维、科学态度四个方面。勇于探究既是科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又是

中国学生核心发展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小学科学的核心素养包含科学思想、探究能力、理性思维、科学态度四个方面。勇于探究既是科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又是科学的学习方式。只有进行有效的实验探究,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在做实验时往往是在“伪探究”,他们科学思维的发展存在着“浅表化”,这样的实验教学肯定是低效无用的。对此,笔者来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实验探究的有效性,以使学生在探究中揭示科学的概念,理解自然现象,从而使学生通过研究材料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素养。

一、利用“微视频”演示实验,优化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的规范操作往往会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到示范作用。清楚、详细、规范的实验操作,对于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有效性起着很大的帮助和推进作用。但是,有时由于教室过大,学生坐的位置和观察角度的不同,一部分学生往往看不清实验的具体操作,因此,他们在实验时,往往会凭借着自己的想象或者模糊的印象来进行操作,这样实验探究的结果肯定是不尽如人意的。

例如,在教学浙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电和磁》时,为了增强磁力的强度,实验要求用缠绕线圈的方法。此时,教师就要演示线圈是如何缠绕,如何打结,并把它套入小磁针中去的。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尽管教师演示得很详细,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不知如何打结,不知怎样套入小磁针中。于是,笔者经过改进,将绕线圈的方式通过“微视频”的方式摄录下来。这样做非常直观,大大节约了实验探究的时间,让教师教得更轻松,让学生学得更高效。

二、利用“UMU”互动学习平台,建立实验教学的互动性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长周期的实验。这种实验由于时间比较长,可操控性不强,而且这些实验往往是学生在家完成的,学生到后期的一些实验记录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通常结果会不尽如人意。

例如:在浙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动物的生长周期》中有安排让学生种植凤仙花和养蚕这两个长周期的实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发下一些种子和蚕卵让学生回家去饲养。隔一段时间,让学生把种植和饲养的成果拿到学校进行分享、交流。但是,在带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鉴于这些问题,笔者借助“UMU”互动学习平台,让学生把自己饲养和种植的过程,从刚开始到每隔一段时间就通过拍照的形式上传到平台上,这样教师不仅可以时时了解学生的凤仙花和蚕宝宝的生长情况,还可以对学生的种植和饲养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同时,同学之间也能互相观测种植和饲养结果或对同学的种植和饲养情况进行点评和学习。

三、利用“新技术”改进材料,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揭示了科学材料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有时利用教材设计提供的一些实验材料,由于现象不够直观和明显,导致了学生会用自己的主观想象来拼凑实验结论,达不到真正探究的味道。

例如:在教学浙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传热比赛》中,教材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利用大小、粗细相同的塑料勺、木勺、钢勺同时放入热水中,比较它们传热的速度。实验过程中,通常让学生用手去触摸,感知哪个勺子最先热起来,这样不仅存在着安全隐患,也容易给实验带来了一定误差。这个实验如果用新材料——温变油墨,将它涂抹在大小、粗细相同、材质不同的塑料棒、木棒、钢棒上,再放入热水中,由于温变油墨遇温度不同会变色的特性,我们很容易观测到在不同材质的棒子上,它们变色的速度是不同的。这既便于学生的实验判断,又让学生温故了热传递的方向,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也让实验变得更直观。

四、利用“模拟场景”建构思维,增强模拟实验的直观性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寻找一些材料来“建模”进行模拟实验,但有时由于材料的契合度不高,有时由于教室的场地不够大,在室外上课又非常不便利时,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一个与实际类似的“模拟场景”,帮助学生将抽象转化为具象。

文章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网址: http://www.nckxsyzz.cn/qikandaodu/2020/1104/615.html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下一篇:如何理解监护人责任与学校侵权责任之间的关系

农村科学实验投稿 | 农村科学实验编辑部| 农村科学实验版面费 | 农村科学实验论文发表 | 农村科学实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村科学实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