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讲好村庄故事 促进农村发展

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村庄》正式创刊了,“三农”媒体再添新军,我们又多了一个观察、展示、研究“三农”问题的新视角,这是一件好事、喜事。杂志社要我就怎样办好这本刊物谈点意见,我想,

《中国村庄》正式创刊了,“三农”媒体再添新军,我们又多了一个观察、展示、研究“三农”问题的新视角,这是一件好事、喜事。杂志社要我就怎样办好这本刊物谈点意见,我想,既然叫《中国村庄》,就应该讲好村庄故事,促进农村发展。 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传统家园,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我国有近60万个行政村、270多万个自然村。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崭新面貌,焕发出勃勃生机,但也有一些村庄,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故土、奔向城市,逐渐变得衰落、荒芜,有的甚至已消逝于历史长河中。在这飞速变革的时代,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村庄是农耕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勃发的根源所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都有一丝挥之不去的乡愁;每一份中国文化的诗情画意,都少不了一缕袅袅炊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进程中,村庄始终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人们记住乡愁的永恒精神家园。讲好村庄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可以说,《中国村庄》是应运而生、恰逢其时。 新农村建设为办好《中国村庄》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人口多,主要是农民多;农民要进城,但不可能都进城,更不可能都进大城市。为此,要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把农村建成广大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需要指出的是,新农村建设,要遵循村庄发展规律,保持乡村文明特色,不可简单盲目套用城镇化建设的做法,更不能把新农村都建成高楼大厦。各地村庄形态各异,资源禀赋、历史人文、产业生态乃至生活习俗丰富多彩,独有的文化习俗、历史记忆,独特的建筑景观、山水风貌,形成了各自的鲜明特点和天然优势。而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不千村一面,不整齐划一,这才是农村。新农村应该是升级版的农村,不应该是缩小版的城市。如果把新农村都建得千篇一律、高楼林立,如果简单盲目地大拆大建,“去村庄化”甚至“去农村化”,我们还到哪儿去寻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风光?去哪儿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意境?城镇和农村应当各具特色,和谐一体,交相辉映,这也是文明的多样性。《中国村庄》要把握时代脉搏,遵循客观规律,聚焦村庄建设,探寻新农村科学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应体现落实到每一个村庄的兴旺发展上。发展村庄经济、改进村庄治理、建设美丽乡村,广大农民群众是主体,农村基层干部是领头羊,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是生力军。正是依靠他们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我国农村才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村庄》要成为各地村庄展示风采、交流经验、互帮互促的重要平台。要瞄准村庄建设发展,多讲述村庄发展的“金点子”、好经验,多讲述“咱村里人”的动人故事,尤其要多展示优秀农村基层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的风采,培育和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好典型、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各地村庄搭建一个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推动每一个村庄都走上康庄大道。 希望《中国村庄》植根于农村这片沃土,传递政策声音、宣传典型经验、讲述乡村故事、引导乡风文明、弘扬农耕文化,多为村庄建设发展办好事、办实事,成为读者喜爱、市场欢迎的好刊物。 《中国村庄》正式创刊了,“三农”媒体再添新军,我们又多了一个观察、展示、研究“三农”问题的新视角,这是一件好事、喜事。杂志社要我就怎样办好这本刊物谈点意见,我想,既然叫《中国村庄》,就应该讲好村庄故事,促进农村发展。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传统家园,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我国有近60万个行政村、270多万个自然村。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崭新面貌,焕发出勃勃生机,但也有一些村庄,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故土、奔向城市,逐渐变得衰落、荒芜,有的甚至已消逝于历史长河中。在这飞速变革的时代,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村庄是农耕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勃发的根源所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都有一丝挥之不去的乡愁;每一份中国文化的诗情画意,都少不了一缕袅袅炊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进程中,村庄始终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人们记住乡愁的永恒精神家园。讲好村庄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可以说,《中国村庄》是应运而生、恰逢其时。新农村建设为办好《中国村庄》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人口多,主要是农民多;农民要进城,但不可能都进城,更不可能都进大城市。为此,要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把农村建成广大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需要指出的是,新农村建设,要遵循村庄发展规律,保持乡村文明特色,不可简单盲目套用城镇化建设的做法,更不能把新农村都建成高楼大厦。各地村庄形态各异,资源禀赋、历史人文、产业生态乃至生活习俗丰富多彩,独有的文化习俗、历史记忆,独特的建筑景观、山水风貌,形成了各自的鲜明特点和天然优势。而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不千村一面,不整齐划一,这才是农村。新农村应该是升级版的农村,不应该是缩小版的城市。如果把新农村都建得千篇一律、高楼林立,如果简单盲目地大拆大建,“去村庄化”甚至“去农村化”,我们还到哪儿去寻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风光?去哪儿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意境?城镇和农村应当各具特色,和谐一体,交相辉映,这也是文明的多样性。《中国村庄》要把握时代脉搏,遵循客观规律,聚焦村庄建设,探寻新农村科学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应体现落实到每一个村庄的兴旺发展上。发展村庄经济、改进村庄治理、建设美丽乡村,广大农民群众是主体,农村基层干部是领头羊,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是生力军。正是依靠他们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我国农村才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村庄》要成为各地村庄展示风采、交流经验、互帮互促的重要平台。要瞄准村庄建设发展,多讲述村庄发展的“金点子”、好经验,多讲述“咱村里人”的动人故事,尤其要多展示优秀农村基层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的风采,培育和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好典型、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各地村庄搭建一个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推动每一个村庄都走上康庄大道。希望《中国村庄》植根于农村这片沃土,传递政策声音、宣传典型经验、讲述乡村故事、引导乡风文明、弘扬农耕文化,多为村庄建设发展办好事、办实事,成为读者喜爱、市场欢迎的好刊物。

文章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网址: http://www.nckxsyzz.cn/qikandaodu/2020/0529/336.html



上一篇:在农村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下一篇:如何提升农村科学实验教学实效

农村科学实验投稿 | 农村科学实验编辑部| 农村科学实验版面费 | 农村科学实验论文发表 | 农村科学实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村科学实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